润滑脂污染类型及防治措施
一、污染类型
固体颗粒污染
- 来源:粉尘、金属屑、纤维等机械杂质。
- 危害:导致磨粒磨损,加速轴承表面划伤和疲劳剥落。
水分污染
- 来源:潮湿环境、冷凝水或密封失效侵入。
- 危害:引发乳化、氧化变质,腐蚀金属部件。
化学污染
- 来源:混用不相容润滑脂或接触腐蚀性介质。
- 危害:破坏胶体结构,导致分油或硬化。
氧化污染
- 来源:高温或长期储存导致润滑脂氧化。
- 危害:生成酸性物质,结焦形成油泥。
交叉污染
- 来源:不同润滑脂混合或工具未清洁。
- 危害:性能下降,稠度异常。
二、防治措施
储存管理
- 室内阴凉存放(≤35℃),密封容器防潮防尘。
- 遵循“先进先出”原则,避免长期储存。
加注操作
- 使用专用清洁工具(如过滤黄油枪)。
- 避免在粉尘环境中操作,加注前清洁轴承表面。
密封与维护
- 选用防水密封轴承(如带防尘盖型号)。
- 定期检查密封件状态,及时更换老化部件。
监测与更换
- 每200小时检查润滑脂状态(颜色、质地)。
- 发现乳化(发白)、结块或金属颗粒立即更换。
兼容性控制
- 禁止混用不同基脂(如锂基与钠基)。
- 更换润滑脂时彻底清除旧脂残留。
关键提示:颗粒污染可使轴承寿命缩短至1/500,需优先防控9;水分污染需搭配抗乳化润滑脂(如复合磺酸钙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