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影响润滑脂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析,结合技术参数与实际应用场景:
一、基础材料特性
基础油类型
- 矿物油成本低但高温稳定性差,合成油(PAO/酯类)在极端温度下保持粘度稳定,抗氧化性更优。
- 硅油基础脂抗水性突出,适合潮湿环境。
稠化剂种类
- 锂基脂通用性强,复合磺酸钙基脂耐高温且抗水淋,聚脲脂抗氧化寿命长。
- 钠基脂抗水性最差,易吸水硬化
- 添加剂配方
- 二硫化钼/石墨提升极压性(PD值>600N),防锈剂延缓金属腐蚀。
二、物理化学指标
温度适应性
- 滴点决定最高使用温度(如280℃复合磺酸钙脂),低温锥入度影响启动扭矩。
机械安定性
- 抗剪切能力差的脂在高速轴承中易软化(锥入度变化>30%即失效)。
胶体安定性
- 分油率>5%会导致润滑失效,存储时需密封防析油。
三、工况与环境因素
负载与转速
- 重载需高粘度脂(NLGI 3#),高速轻载宜用低粘度脂(NLGI 1#)。
污染风险
- 粉尘环境需密封性好的脂,水淋工况选抗水淋测试通过的型号。
维护周期
- 高温或连续运行设备需缩短换脂周期(如150℃下每3个月检测)。
四、选型误区提醒
- 过度填充:轴承腔超1/2容积会导致搅拌过热。
- 混用风险:不同稠化剂脂混合可能析出沉淀